通向优秀分析师的6个阶梯
更新: 7/31/2025 字数: 0 字 时长: 0 分钟
第一阶:梳理现状
分析新业务时候,要尽可能多地搞数据。搞到的数据要从如下方面梳理考虑:
1、我服务的部门是……
2、该部门属于利润中心/成本中心
3、该部门的KPI指标是……
4、该部门的主要流程是……
5、该部门现有过程指标是……
6、该部门流程中,已采集数据是……
7、该部门组织架构是……
8、该部门服务对象分类是……
9、该部门常用分类维度是……
其中:
1、2、3是用来明确主要KPI指标的,这是数据分析的源头和关键
4、5、6是用来搭建过程指标体系的,解释KPI指标如何达成
7、8、9是用来筛选关键分类维度的,当KPI指标波动,从这些维度做拆解
搞到的数据,向上要搞清楚业务流程、业务目标;向下要清楚数据来源、数据采集。

第二阶:定标准
数据本身没有含义,数据+标准才有含义。而并非所有指标,业务方都会给出标准的。很可能,只有销售数据才有具体到每天的考核标准,其他数据得凭经验、凭常识、凭分析定出标准。

训练找标准的能力,这样就不会被业务牵着鼻子走。
第三阶:找原因
跨过第二阶后,我们已经对业务常见走势,有充足的了解,自己有能力做判断,就能识别出异常状态。就可以来到第三个台阶:“找原因”,即把影响业务的因素,拆解到可以量化的,能用一个或几个数据指标表现,并能与内部数据结合分析的程度。
数据异常并非都不可控,有相当多的异常可知、可控的,比如营销动作、推广计划、宏观环境。此时,要先有能力先把这些明显可识别的“白犀牛”整明白,再来谈其他“黑天鹅”问题。

找原因可能有若干个数据心态,比如:
1、0、1形态:有XX因素、没有XX因素
2、分类形态:同一事件,A\B\C三种状态
3、连续形态:能用一个连续型指标,代表该因素
具体怎么拆,是需要大量分析工作做基础的,最后能沉淀下来的,就是最有价值的经验。

第四阶:测细节
跨过第三阶段后,就能对明显的,重大的影响因素做出判断。想要进一步提升,就得深入到细节中,了解业务到底怎么做,产品到底怎么设计,用户到底需求什么。这些已经触及业务的核心,因此很难短时间内搞清楚,需要长期积累。想做这一步,有2个关键工作要做。
其一:打标签
越是触及业务核心,连续型指标能描述的情况就越少,越需要打标签。类似用户情绪、喜好、产品功能点、营销逻辑,都是靠标签来描述和量化的。准确地打标签,将业务量化,做出清晰的分类,是高级数据分析师的技能。不是说把数据库里的,现有的维度表拖出来就完事。
其二:做实验
可能有同学会说:ABtest我现在也经常干,为啥感觉不到进步呢。注意,现在的ABtest,很多是产品驱动的,不是数据驱动的。鬼知道产品经理从哪里搞了2个版本,扔过来就测,然后让数据分析师解释差异。这是非常本末倒置的,只会让人陷在琐碎的数据里。
一个正式的实验,是:
1、有清晰的改进目标
2、有清晰的改进逻辑
3、有关键改善过程指标
4、有环境控制变量
5、有组间差异预判

谋定而后动。这样才能在解读实验数据的时候剔除各种杂糅因素,得到正确结论。当然,想做到这一步,需要业务的配合和参与。如果业务真的很喜欢自说自话,就靠数据分析师个人能力,至少推动剔除一些明显容易杂糅的因素。
第五阶:理逻辑
迈过第四个台阶,数据分析师本人已经可以实现:描述问题->发现问题->解释问题->检验效果的闭环了。单纯站在数据角度,已经是个完整的能力闭环。
但仅有数据能力闭环是不够的,因为在企业里,相当多的问题不是来自技术,而是来自业务。更有甚者,是来自业务方的屁股决定脑袋,来自业务方急功近利、大干快上,来自业务方事前拍脑袋,事后拍大腿。
因此想要让数据更好地展现价值,就得有能力应对现实问题。在千头万绪中,梳理清楚问题逻辑,找到正确的答案,或者至少给自己找到脱身的办法(如下图)。

这时候“理逻辑”,重点是把口语表达的,不可量化的业务逻辑,转化成数据可验证的逻辑,并且选择合适的数据方法得出结论。除了数据能力,还需要数据分析师有业务洞察,有一些职场沟通技巧,才能完成任务。
第六阶:组模型
有了以上五个阶段的积累以后,你已经能完全在一个行业里混得如鱼得水了,不但能做好基础数据服务,也能协助业务做出业绩,更能以客观中立的态度赢得老板的信任。
此时,可以更进一步,提炼一些属于自己的模型出来:
- 如果用少数关键指标就能概括这个行业的问题,可以捏个业务模型。
- 如果某个业务场景,用特征+算法能得到很准确的预测结果,就固定成该行业算法模型。
搞完了,记得也取四个英文字母做名字以体现档次。
做这一步,不仅是为了沉淀经验,提升逼格,更是为了迁移知识,扩展使用范围服务的。很难保证人一辈子都不换行,掌握了优秀分析能力的人,干一行就是一行专家。而迁移知识,靠的是模型的总结与经验积累,两者缺一不可。
小结
纵观整个成长阶梯,核心就是:要能剥丝抽茧的解决复杂企业问题,这样培养能力,才是我们自己安身立命的法宝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