商业分析方法导读
更新: 7/18/2025 字数: 0 字 时长: 0 分钟
商业分析最重要的是使用数据分析方法解决商业问题。理解了商业分析相关概念后,接下来具体介绍一下商业领域的数据分析方法。以下数据分析方法为导读内容,分基础方法、初级方法、中级方法、高级方法,共24个数据分析方法。
一、基础方法:认识现状
1、读懂数据含义
基础方法考察的是一个指标在时间维度上的走势,描述业务发展状况,从而总结出发展规律特征。掌握了基础分析方法,也就具备了所谓的“数据敏感性”。
要想读懂数据的意义,数据必须要配合评价标准来解读。 数据本身并不会“说话”,只是“冷冰冰”地展示状况。单单靠一个数据,也不能带来商业回报,数据要配合评价标准使用,才使数据有意义。只有基于数据标准作出正确判断,才能让商业经营越做越好。
然而建立数据判断标准最简单的办法往往是“拍脑袋”,直接给一个数据标准,如本月目标100万。但是在大部分情况下并没有人直接告诉你:某个数据指标做到某个数值,就能生意兴隆,直接“拍脑袋”给到的数据很有可能也是错误的。
通常情况下,人们能看到的是一个数据,或者很多数据组成的曲线。让整体数据走势曲线成为“评价标准”,从曲线中读出数据的含义,总结出业务发展规律。
2、方法
下面有4种常用的基础分析方法,可快速从曲线中读懂数据的含义:
- 趋势分析法:用数据描述业务发展态势,通过数据走势判断业务发展的好坏。
- 自然周期分析法:用数据描述业务随着季节更替产生的变化,发现业务的季节变化规律,从而判断业务发展的好坏。
- 生命周期分析法:用数据描述业务全生命周期的变化趋势,发现业务的生命周期规律从而判断业务发展的好坏。
- 主动行为分析法:用数据衡量,业务受主动行为影响而产生的变化规律,从而判断不同行为的好坏。
3、作用
以上4种方法的底层逻辑都是通过一段连续的数据走势,描述业务发展的状况,从而总结出发展规律性的。比如,只要连续3天的收入下跌,就会引起人们的恐慌!哪怕下跌得并不多,哪怕过往也经常出现,哪怕这本来就是淡季,也会让人怀疑“是不是哪里出了问题?”
因此,一段连续的数据,不能割裂来看,而是要作为一个整体来看。通过整体的走势,建立评价标准,判断指标的波动是正常的还是异常的。如果是异常波动,再结合指标具体含义,判断波动是有利的还是不利的。
如果不从这些连续的数据走势中找出规律,就会让人陷入无穷的纠结中。如果仅仅因为一两天的数据波动就展开细节分析,很有可能分析报告还没写完,数据就已经涨上去了,空耗精力。所以,从数据走势中总结发展规律,是所有商业分析的第一步。
二、初级方法:发现问题
1、多指标、多维度分析
在实际工作中很有可能有以下需求:
- 观察整体指标的内部构成,发现细节问题/机会点。
- 综合多个指标对业务进行考察,从多方面做出判断。
- 对比不同业务的表现,找出表现更好的业务。
这时需要观察子指标,并考察多个指标间的关系,另外还需要考察多个分析维度,再选取合适的对比对象。此时,需要更加复杂的分析方法。
2、方法
如下下面8种初级分析方法:
- 结构分析法:通过认识内部结构发现问题。
- 分层分析法:通过区分高/中/低用户群群体发现问题。
- 同期群分析法:通过与同期对照发现问题。
- ROI/比率分析法:通过综合对比投入/产出发现问题。
- 矩阵分析法:通过两个维度矩阵发现问题。
- 盈亏平衡分析法:通过盈亏走势发现问题。
- 对比分析法:通过树立正确的对比标杆发现问题。
- 多指标综合评估法:通过综合多角度做出判断。
3、作用
商业分析中的数据指标非常多,如果指望一次看清楚所有问题是不可能的。因此,建议按以下顺序来分析,如图所示。
按照这样的顺序,可以由浅入深,每一步都有分析结论,可以有效避免陷入数据泥潭。
三、中级方法:解决问题
1、理清分析逻辑
当要深入分析业务细节时,仅仅考虑收入/成本指标就不够了。如果分析的问题还需要考虑销售渠道与供给情况、以及考虑成本转化收入的过程时,需要分析的指标和分类维度就大大增加,这时候就需要一清晰的分析逻辑。
2、方法
如下5中种中级分析方法:
3、作用
中级方法的第一步:是要厘清成本、过程、收入之间的关系,清晰地展示以下内容:
- 投入多少成本?
- 做了哪些事情?
- 做到什么程度?
- 得到多少收入?
这样清晰、有条理地展示现状,才能为后续的工作打下基础。
中级方法的第二步:是监控过程。在有了清晰的逻辑以后,就要对执行的过程进行监控。监控是发现问题、确定解决方案、寻找标杆的基础。
中级方法的第三步:是定位问题的发生点。就如同某种疾病会引发人体发烧一样,造成指标的波动可能有各种原因,在分析原因之前,得先定位真正的问题点。
中级方法的第四步:是确定解决问题的顺序。问题分轻重缓急,解决问题也得有先后顺序。在着手行动之前,得先看清楚哪些是主要问题,哪些是次要问题,这样才能有重点。
中级方法的第五步:是找到优秀的销售标杆。 销售与供应都需要专业的技能才能实现。数据分析再细致,也不能替代这些技能,但数据分析可以帮助人们找到优秀的销售标杆,从而复制它的成功经验,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供应的基本规律,从而在发生货品积压、缺货之前,就做出预判。
整个中级方法的原则是厘清逻辑、分清先后,如下图:
四、高级方法:洞察业务
1、洞察业务逻辑
商业分析的难点在于影响业绩的各种因素相互交织,难以区分。这一点在运营、营销、产品设计等工作上体现得尤为明显。这些工作就是叠加在正常的产品进销存之上才起作用的,因此很难区分清楚:在1亿元的业绩里,促销额外贡献了多少金额,产品设计又贡献了多少金额。
从本质上看,用户决策就是综合性的。当用户花100元买一件产品的时候,是不会区分以下信息的:50元付给产品本身,30元付给门店的装修,10元付给产品包装,10元付给销售员的微笑......产品价格、包装、门店装修、销售的服务、优惠活动、品牌口碑,共同促成了这100元的消费。
但是,如果能区分出哪一点是真正驱动用户消费的关键因素,就能实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因此才衍生出了商业分析的高级方法。几乎所有的高级方法都是围绕着厘清复杂因素、找到关键驱动因素进行的。
2、方法
如下7种高级数据分析方法:
- 自然增长率:分析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的业务增长
- 单维度分析:从单维度检验业务假设
- 多维度分析:用MECE方法处理多维度业务假设
- 数据测试分析:测试分析结论的正确性
- 因果关系分析:追溯问题源头
- 指标异动的关键原因分析:从多种原因中锁定关键原因
- 前瞻性分析:预判未来走势,发现商机
3、作用
在自然科学领域,厘清复杂因素有标准的实验方法:控制变量法。比如培育种子的方法。科学家们会把不同类型的种子放在封闭的实验室,逐一调节光线、土壤、温度、水分、养料等因素,一项项地进行实验,测试清楚一种因素的影响后再测试下一种因素的影响。这样才能获得翔实的数据,还能在后续逐步添加新因素,从而发现各种因素之间的交叉影响。
对于商业问题,这么做显然不现实,没有企业能把用户关在实验室里为其做实验。而且很多红极一时的广告、营销创意、商业活动,都是利用了用户的冲动情绪,在这种环境下,用户的决策本身就是非理性的,既难以用数据量化,又难以总结经验、复制使用。一旦某个举措被证实有效,竞争对手也会快速跟上,从而引发外部环境的改变。这些都让商业分析无法直接复制自然科学实验的方法。
在使用商业分析解决这些复杂问题时,首先要从排除自然增长率开始,也就是要区分出在没有内部的运营/营销动作,也没有外部环境的影响情况下,用户到底有多大概率进行自然消费。自然增长率的衡量是评估运营、营销、产品设计等因素的基础。
其次,利用单维度分析方法对单个业务的假设进行检验。如果某个因素的影响特别大,以至于超过其他所有因素,就能在这种单维度检验中得以验证。这样有利于发现重大的影响因素,先抓重点问题。如果想进一步区分其他因素的影响,则需要借用多维度分析方法,建立复杂的分析假设。
最后,分析结论很有可能无法完全通过事前分析确认,此时需要进行事后测试检验来分析结果的真实性,这就需要用到数据测试的方法了。
有了自然增长率、单维度分析、多维度分析、数据测试这4种方法,就有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。利用这些方法,可以对因果关系、指标异动、关键问题、未来趋势等进行分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复杂的问题分析。